胡歌能否演好张居正,由谁决定? -
古装大剧《风禾尽起张居正》不久前官宣,由演员胡歌出演男主角张居正。从《仙剑奇侠传》的李逍遥,到《琅琊榜》里的梅长苏、《繁花》里的阿宝,胡歌贡献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此番出演张居正,可谓其职业生涯又一个分量极重的挑战。
当舆论关心的是“胡歌能否演好张居正”时,其实要讨论这个问题,就不能仅就一个人来谈,而是应全盘考虑。演员把自己交给创作者,譬如各色食材,能否变成一席美味佳肴,就看创作者的本事。当笔者在此讨论演员、编剧,讨论“张居正”这一戏剧题材的前车之鉴时,作为一名历史剧爱好者,笔者真正希望的,是主创能齐心协力,让《风禾尽起张居正》成为一部好剧。
![]()
《风禾尽起张居正》正式海报
胡歌职业生涯挑战度最大的角色
《风禾尽起张居正》改编自熊召政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张居正》,它由《雍正王朝》导演胡玫执导,常江、李洁编剧,陈道明监制。而该剧自立项以来最被热议的,就是决定由胡歌来出演张居正。
概而言之,这是一个演技与商业考量并重的决定。其一,在古装男频剧赛道上,胡歌有《琅琊榜》这样的代表作傍身。近年来,他又相继出演了《繁花》《县委大院》等大戏。论国民度和代表作,很少有中生代演员能稳压胡歌。其二是商业角度,历史剧所费不赀,回本难度极高,近年来少有出彩的历史剧,就是因为它对创作团队要求严格,又是长线项目,对于资方来说风险太大。因此历史剧的男女主人选,大抵是要能够扛起收视率的好演员。
![]()
熊召政所著原著《张居正》
对胡歌来说,这会是他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在《繁花》里,他是风流倜傥、纵横股市的上海滩“盖茨比”。在《琅琊榜》里,他是身怀秘史、匡扶社稷的江左梅郎。这两个人物,跟他本人给大众的感觉都是比较搭的。可张居正的民间形象是一个无君主之名、行君主之实的大明权相。他推行一条鞭法,大刀阔斧整顿政治秩序,与高拱一道,被视作明朝“隆万大改革”最重要的两位操盘手。他也是明朝最有权势、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政治家。另一方面,由于他本人私节有亏,为政手段严苛,他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政治人物。
![]()
《琅琊榜》剧照
因此,对张居正的塑造,就不能只是脸谱化的忠臣、贤臣形象,而是要深刻理解他的复杂性,明白为什么在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他,而不是别人,能够扛起接续隆万大改革的重任。为什么在朱元璋废除宰相后,明朝文官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改变政治成例的事情,往往不得不与权势宦官合作,做到既左右逢源,又手握大权。这便是塑造张居正比梅长苏要难得多的原因。他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民间形象又是如此深入人心,他从天才书生到大明最有权势的文官,这数十年官僚生涯的曲折需要一个演员熟知明代中期政治与历史才能深刻把握。
如何演出一个有特色的张居正
胡歌本身是一名好演员,剧组要用好他,发挥出他的最大长处,就需要权衡过往张居正影视形象的得失,在此基础上,塑造出一个尊重历史又有自我特色的张居正形象,使他做到被历史剧的主力受众所接受。
在过往的张居正版本里,唐国强版是名气最高的一版。按理来说,唐国强无疑是一名好演员,但恰恰是由于《万历首辅张居正》(2010年)剧本较为平庸,在台词和情节设计上都有很大问题,使得唐国强版张居正远不如他饰演的诸葛亮、雍正那样深入人心。由此可见,演员能否贡献经典角色,既要看他自己,也与剧本、导演、美术等合作者密不可分。
![]()
《大明王朝1566》中郭东文饰演的张居正广受赞誉。
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里郭东文饰演的张居正,就是一个正面例子。在刘和平出色的剧本加持下,这一版张居正文质彬彬又精于权变,一身正气也能腹黑行事。郭东文戴上美髯,像极了古人眼中的美男子。在与陈宝国、张志忠、王庆祥、王劲松等戏骨飙戏时,郭东文并不落下风。有的演员演戏,追求爆发力,但看久了容易腻。而有的演员不疾不徐,讲究的是熨帖,郭东文版张居正是后一种。
张居正本人在历史上也是个美男子。他是湖北江陵人,江陵素产俊美少年。《明史·张居正传》说他“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可见他是个美髯公。而在古代,“多须髯”是美男子的标志。
《大明王朝1566》原本计划有第二部,拍的就是张居正改革的故事。如果落实,郭东文就很可能是第二部的主演。但因为编剧刘和平在构思第二部剧本时,无法在根本上认同张居正的改革主张,加之该剧第一部收视惨淡,第二部因此胎死腹中。直到现在,国内仍没有一部以张居正为主角,堪称杰作的历史剧。
所以,胡歌可以取郭东文版本所长,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能有自己的创新。演员尤需注意,要诠释好历史人物,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语言、仪态,都需要调,也需要阅读大量有关明代中期的研究著作。在这方面,学者韦庆远的《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是尤为值得阅读的一本书,据说胡歌已经读完了这一部著作,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
韦庆远《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尤为值得阅读参考,网传胡歌已经读完了第一部。
相比起学者朱东润写于民国时期的《张居正大传》,《暮日耀光》汲取了近半个世纪来张居正研究的最新成果,持论严谨,论证扎实,难得可贵的是,它没有大部分学术作品佶屈聱牙,将读者拒之门外的晦涩感,它的行文流畅而优美,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人物的珍视之情。我们常说“知人论世”,这本书就是一部知人论世之作。
胡歌对自己有股狠劲儿
胡歌出演张居正官宣后,很多人并不看好,认为他跟张居正完全是两种气质,而笔者认为,胡歌是一个迎难而上、稳步进步的演员,他有实力能演出一版令人印象深刻的张居正,但关键在于,剧本能否立住,主创能否做到齐心协力,在做好一部精彩的历史剧上发力,而不是取巧做一部披着历史皮的偶像剧。
有趣的是,其实唐国强在演《三国演义》之前,也有过被讥讽为“奶油小生”“不适合主演历史剧”的时光。《大明王朝1566》里,如果不看演职员表,很少有人第一眼就认出饰演李时珍的演员就是张子健,也即《神探狄仁杰》里的李元芳。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创作班底,能让演员产生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也有一个细节,可见胡歌对自己的狠劲儿。那是在出演赖声川导演的话剧《如梦之梦》时,胡歌饰演主角五号病人,一个向死而生的人物。为了这个角色,他大量阅读医学资料,在医院体验生活,排练时,他素颜上阵,直面自己因车祸而留下的右眼边缘的伤疤。当时,他是最早来剧场的人,也是最晚离开的那一批。准备期间,他会在后台背台词,有时一背就是数小时。
![]()
《如梦之梦》剧照
彼时尚未凭《我不是药神》出名的演员谭卓回忆:“胡歌总在转场间隙盯着舞台地胶接缝,说那像人生来不及缝合的伤口。”而当第一场演出顺利结束时,胡歌对赖声川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修复手术。”
十年来,胡歌演了上百场《如梦之梦》。在《如梦之梦》道具组为胡歌特制的软底鞋鞋垫上,印有尼采著作《善恶的彼岸》里的名句:“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胡歌将其抄录于剧本扉页,铭记于心。
当初演《如梦之梦》时,曾有人质疑胡歌只是想借话剧作为跳板,营造好演员人设。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他依然出现在话剧的舞台。由此可见,胡歌作为一名好演员的素养。
所以,就算他本人的形象和张居正不是很像,但说他不适合演张居正,还为时过早。我国影视工业是导演、制片人中心制,但历史剧这个行当,编剧才是灵魂,包括主演能否大放异彩,其实与剧本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如果一定要下一个结论,我会说,剧本好,则胡歌可以立住,若剧本平庸,便只能遗憾收场。我仍然期盼看到一部严肃、深刻、呈现出复杂政治与激荡变革底色的《风禾尽起张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