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删掉「狂飙」这6分钟,有什么好高兴  »   返回上一页

删掉「狂飙」这6分钟,有什么好高兴 -

如果你最近才开始追《狂飙》,而且刚好看到23集。

那你会收获非常糟糕的观剧体验。

剧情:孟钰被绑架了。

谁绑的?

高启盛一个下线,毒贩钟阿四。

可当你看完整整一集,会发现——

钟阿四根本就没出现过啊!

只瞅见李宏伟想把孟钰宰了啊!

对,这个黑白两道都费尽心思挖出来的反派,之前被网友一顿猛夸——“将毒贩的狠都演活了”的钟阿四,现在成了见不得光的一个谜。

《狂飙》里钟阿四出镜的所有剧情,已被删得一干二净(原片46分钟,目前仅剩40分钟)。

原因就在于《狂飙》爆火后,有人发现出演钟阿四的演员“韩朴俊”(原名含笑),曾因吸毒被拘留。

察觉到风吹草动后,剧方迅速发表声明,已经删除相关戏份。

剧情不连贯?

来不及解释了,先撇清关系再说。

而被国产剧动辄下架搞出PTSD的网友,也松了一口气。

再一次地,这个问题引起震荡。

也再一次地,这个问题被匆匆翻篇。

什么,这个问题还有讨论的余地吗?

Sir恰恰觉得,讨论实在是太少了。

01

首先,重新认识一下含笑。

如果你是80后,很有可能听过他的名字。

90年代,含笑凭《飞天》获得电视大赛金奖,名利双收,被认为是好会唱武侠的中国风歌手。

2009年,含笑演唱事业处于转型期,正筹备新专辑。

但随后他因吸毒被拘留,警方在含笑家中发现了冰毒和摇头丸。

当时,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曝光了含笑的被捕全过程。

含笑自称,吸毒已有两年,第一次是被谢东带着。毒品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同事谢征宇送的。

吸毒的原因是,做专辑需要灵感,刚好妻子怀孕,精神压力特别大。

不可否认,吸毒是违法行为。

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接受过法律惩罚,戒除毒瘾后的含笑。

2月12日,当吸毒旧闻被爆出,含笑微博用长文回应。

关键信息有三个。

1、当年对新型毒品认知不清,属于误食,已经接受了处罚,付出了代价。

2、随后十多年,含笑定期接受尿检,公安机关可以作证,确实没有复吸。

3、为了赎罪,含笑和家人多年来一直做公益。

2010年,含笑还是“禁毒志愿者”,回到拘留所现身说法。

其实在《狂飙》之前,含笑已经复出,出演过《长安十二时辰》《海上牧云记》等剧,只不过没有引起注意。

(也是因为《狂飙》实在太火)

在这样的话题下,不出意外,微博上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声音——

“零容忍”、“不可原谅”、“永远封杀”。

02

零容忍,不代表零思考。

同时。

对毒品的零容忍,是否就等于对戒毒重返社会人员的“零容忍”?

常见的几种观点:

“不良引导,教坏青少年。”

“对沾染过毒品的人的宽容,就是对缉毒警察的亵渎。”

或者态度上较为退让的——“可以回归社会,但不能回归公众视野,娱乐圈是特殊领域”……

在Sir看来,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

也反映出大众最朴素的情绪。

但我们别忘了,在众说纷纭的道理之上,还有一条更重要的、更有权威性道理。

那就是法律。

观点每个人可以各异,但法律却是共同要遵从的。

相关的法律怎么规定?

《禁毒法》第五十二条:已戒毒人员不应该受职业歧视,并应得到帮助。

《监狱法》第三十八条: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如果说不能重新就业、回归社会,这是否属于了“职业歧视”?

如果说可以回归社会,但是就是不能再进入娱乐圈了,是否就有悖于“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在感情上,或许很多人不能接受。

但对于法治的尊重是,法律或许不能让每个人尽如人意,却是超越于个人意见的“上位的原则”。

是否要删掉《狂飙》中含笑的戏份,有吸毒史的演员能否复出,这些问题都可以重新讨论。

Sir更在意的是规则。

我们现在有一个明确而固定的规则吗?

比如。

吸毒是违法行为,应该被当成劣迹艺人封杀。

但什么算“劣迹艺人”?犯了多严重的法律才需要封杀?闯红灯算不算?

似乎,至今我们没有看到一条清晰的线。

剧方或片方就只能为了自保,一删了之,不会有人再深究背后的合理性。

再比如。

如果说一定要对吸毒艺人“零容忍”。

那么对于国外,或者港台的艺人,为什么却不适用此标准。

小罗伯特·唐尼曾经因吸毒丑闻事业尽毁,度过了近八年,才有机会挽回形象。

出演《钢铁侠》,他仅拿到50万美金。

但这成了他事业中最重大的一次转折,接连的几部漫威电影他逐渐奠定自己的票房影响力,成为美国片酬最高的男演员。

像这样的演员,公众不应该重新给他一次机会吗?

是否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电影,都不应该上映?

如果要列举误入过歧途的国外明星,还有不少,尼古拉斯·凯奇、阿尔·帕西诺、贾斯汀·比伯、布兰妮、休斯顿……

而一些港台明星,过去出现过吸毒丑闻,比如港片的反派专业户张耀扬。

之后,他们的作品也成功和我们见面了。

在“零容忍”的问题上。

我们是否需要执行双重标准,对内地艺人一套,对其他人则另一套。

如果有些人可以原谅、可以容忍。

那是否还能算“零容忍”?

03

不要误会。

Sir绝对支持打击毒品,维护社会的健康环境。

但。

比起封杀,今天我们更缺乏的其实是曝光。

今天,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关吸毒的镜头一律会被限流。

甚至“毒”字,往往都不得不被拼音代替。

大家避之不及,好像把眼睛捂起来,毒品就消失了。

但在Sir成长起来的年代,教育的环境确实反复要求——

擦亮双眼。

学校定期开展禁毒宣传讲座。

广场上、小区里的宣传栏,在宣传禁毒知识。

法制栏目里,纪录片、影视剧也有非常震撼的展示。

要禁毒,就必须首先要能分辨毒品的种类,以及感受到毒品的危害

童年阴影的《中华之剑》,里面提到的吸毒后遗症堪称恐怖片,拍摄途中摄影师因无法目睹惨状而离场。

但再恐怖,也要让孩子了解。

纪录片《凤凰路》,吸毒的站街女,孩子生下来就有了毒瘾,让我们看到毒品能带来多少人伦惨剧。

电视剧《玉观音》《黑冰》中,对于吸毒和毒瘾的表现,也触目惊心。

但你发现了没有。

它们的画质都已经老了,是否还能反映新型毒品的特点和当下禁毒的形势?

而现在的影视剧,虽然也有缉毒题材,但表现的尺度和真实度,都远远不能和过去相比。

在纪录片《中华之剑》的弹幕里。

有不少是“现在已经拍不出来了”、“保护”。

一部禁毒的纪录片,为什么需要“保护”?

更讽刺的是下面一条评论——

再拍一次吧,这么多年过去了,形势和以前不一样了,需要让普通人了解更多新型……

当ta写到“毒品”二字,竟然被自动屏蔽了。

这就是当下的现状。

大家看不到,说不出,只知道要禁毒,要“零容忍”,但对真正可怕的敌人却知之甚少,没有准备。

在一片干净和和气中,封杀一个已经戒毒的演员,好像就真的让毒品更无处可藏了。

其实回想起来,过去真不是这样。

在2009年,被曝光吸毒的不止含笑,还有把一首《懂你》唱得家喻户晓,国民度比含笑高得多的满文军。

当年传出满文军吸毒,圈内人士纷纷表示:

震惊,心痛,完全没想到。

这是大家对满文军滤镜太重吗?

一部分是。

在曝出吸毒之前,满文军是资助脑瘫儿童的爱心大使,出钱出力。

又因为是农村出身,作风淳朴,以至于基金会负责人听到满文军吸毒之后,在节目上直接说哭了。

今天,这样的行为一定会被说成是为吸毒人员“洗白”吧。

也难怪,今天连这样的节目都消失了。

当年最火爆的谈话节目——

《实话实说》。

那一期的话题,“明星吸毒怎么看”。

今天听来如同绝响。

多元,深度,理性。

有教育专家。

他的观点是,吸毒艺人不能随便复出,这会教坏青少年,引起模仿。

他举的例子,正是在同一年在日本发生的。

酒井法子吸毒被捕后,日本年轻人到警局要求放人。

当时,日本内阁开启紧急会议,认为禁毒宣传要马上进入校园。

有时事评论员。

一说到“零容忍”,他就认为不妥了。

他提出了一个更实用的观点——

如果吸毒人员孤立无援,这对他们的戒毒毫无帮助,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他们重新找上当初的毒友。

我们能轻易救回一个受害者

为什么要制造一个加害者呢

有娱乐圈代表。

宋柯认为,明星也是普通人,要把社会责任和私生活分开看。

还有另一位来自心理咨询行业的群众观察员。

对宋柯的说法,他表示认同,但又提出,“再成熟的社会,也有不成熟的人,也就是青少年。”

于是对此,教育专家又补充,所以针对青少年,应该要像戒毒一样,家长要帮他们“戒掉偶像”。

最后,虽然嘉宾对吸毒艺人的容忍度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不能轻易原谅,但也不能不原谅。

你说,这不是废话文学。

如果只说这么一句话,当然是喊口号。

重点,从来不是必须说出黑白分明的结论,而是允许明星吸毒、复出与否这件事本身,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诚布公,平等交流。

而今天呢?

可悲的不在于《狂飙》删掉了一个含笑。

而是放眼社会,那种对禁毒知识深刻清晰的认知,以及对争议话题理性多元的讨论,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被删掉了。

只剩下不容辩驳的情绪先行。

和没有针对性,几乎在掩耳盗铃的“零容忍”。

而到了真正要面对毒品的真实社会中,Sir希望年轻人们看到的,不要像那个地狱笑话一样——

“众所周知,血是绿色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