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新闻  »  这么骂有必要吗?  »   返回上一页

这么骂有必要吗? -

今年的姐姐又开始乘风破浪了,第一季刚播时我们写过,当时我们的看法还比较乐观,觉得这节目是好看的,观念也是超前的,可惜好看更多是源于姐姐本身的魅力与实力,节目从制作和策划上并没有跟上,还抱着后期改良的期望。

后面的几季我们也在看,这种期望越发渺茫,到了最新一季更是无味,只有干巴的歌舞竞技,再加上一些争议性很大的的投票和评分设置,不少观众都被挑起了情绪,为了“她配不配”,“凭什么淘汰她”吵来吵去。

从以人为本到以话题为本的转变,可以看出已经和第一季的创办理念基本无关:“ 30岁之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去,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我们关心成功,也关心失败,更关心每个人面前的那座大山.....”,这可能也是片名为何都已经没了姐姐,甚至也没了破浪。

图片

到了这一步,我忍不住要想,拍得如此之差,我们还需要这样的节目吗?

好像没办法给答案的,豆瓣刚刚及格的分数也很显尴尬。

但,真的不如不拍吗?

也没办法点头,它依然是目前内地唯一一档把30+女明星聚集到一起,让姐姐们得以展现性格魅力和能力的节目。没了它,我们甚至没了观察窗口。

这样一档被放在特殊位置,投注了大众期望的节目,到底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而我们,又究竟期待看到什么?

图片

一。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其实第一季的时候就初显端倪。

初心说的是让姐姐们跨越年龄限制,让各自的专业和魅力得以展现,却还是用女团模板为蓝本去规划赛制,要遵从“不被淘汰、人气冲榜、小组获胜、组团成功”等量化标准,保证充量的综艺感和话题度。

等于说,她们职业身份、专业优势不同,像万茜、张雨绮、钟丽缇等是演员,郁可唯、黄龄等是歌手,一概不论,被置于同样的唱跳标准里进行审视。

图片

她们各有成形的魅力,也要接受“改变和融合”,比如选曲时要按照观众喜爱度投票排名,万茜第一,张含韵倒数第一。

这种投票其实是主观和随机性非常强的,但姐姐们要因为排位,被动地选人选歌,成团表演,然后再次接受对比和审判。


这体现了什么?

当时只觉得是节目组匮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根据后几季可见,其实是理念认知的停滞,甚至是倒退。

固然聚焦到了30+女明星及其困局,却停留在对常规艺人的规训体系里,必须以当下市场喜好为至高标准,就比如通过优胜劣汰的选秀来成团,才算是“成功”。

这种主旨的陈旧,说不上是有意还是无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不自觉地被这种新概念与旧规则的冲突所吸引,所争论,贡献了更多的热度,第一季光杜华点评就上了不止一次热搜,这一季则是许靖韵的淘汰。


淘汰其实从第一季就有,但后面几季是越来越提前和强调,相关议论也越来越多,也越发凸显了这个赛制所产生的负面意义。

它一方面的确增强了选手的压迫力,但另一方面,是带动了观众对于姐姐的认知变化。

因为淘汰的本质是竞争,也是比较,观众很容易会产生一种心态的对比,对喜欢的姐姐更宽容,对其他的姐姐则更严格,最后就会变成一种批判性的审视。


要知道当姐姐们在浪姐外的舞台展现自我的时候,她们只需要发挥各自的领域能力,去完成一场展示,没有人会去进行对比。

但淘汰把姐姐们都紧密联结在了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家就很容易产生不满:“你怎么能跳这么差?你拖累了所有人。”“要不是你,xx怎么会淘汰?”

姐姐们相互之间也势必产生了竞争关系,她们的相处,每个人的言行,还有各自咖位的现实排序,放在大家眼里,也都不可避免多了一层功利的考量,“xx这么好,却是你赢了,还不是关系户?”“你这么说/做,真够心机的。”

这两种争议在最新一季几乎就没有停下过。

在这样的前提下,姐姐们,连同其代表的女性议题,在这里面其实就已经不再重要了。

图片

她们像是一面颜色稀有的旗帜,最终都会被扔到原有的池里,那池水颜色被反复验证过,大概率能吸引点击,夺得市场份额。

大家被颜色的稀缺吸引过来,但关注点会慢慢被后面那种颜色所转移,那么这块旗帜,一开始到底稀缺在哪里,又应该如何展现和强调这份稀缺,反而没人再关心。

后面2、3、4季,便都是以不同形式,导致了姐姐们这样的处境,且越发向下。

第二季的赛制越发不合理,邀请的30位姐姐是真正处于事业瓶颈期,平均人气并没有第一季那么出挑,需要更个性化的分配来呈现魅力,寻找突破口。

然而节目没考虑姐姐处境来做出任何改变,仍以唱跳初舞台的竞演排名,分出两个阵营进行对抗,后一组要面临淘汰的风险。


这加倍地放大了姐姐们的短板,最典型就是一公时《理所当然》这一组的表演。

可能为了考虑到组内成员张柏芝、陈小纭、袁姗姗等多以演员为主业,舞蹈难度已经降低,但能看出张柏芝难以跟上,整组也很少切远景因为不怎么齐。

与其评判姐姐们能力,不如对这一整套固定模板多一些质疑。

因为唱跳非常考验协作,非专业出身的情况下很难速成,更无法凸显姐姐的实力。

图片

同时这一季还加入了更多戏剧化的场面,由于嘉宾没有第一季那么人皆熟知,基本只是凸显了姐姐之间个性难以协调。

比如增加了内部互投,王鸥多次没有举手,说为了让姐姐更好而考虑,所以不投,别的姐姐则仍然投她。

图片

因为这个设计只是独立存在,后面也没有给到王鸥更多的自我展示空间,对我们认识王鸥、打破标签实际没有太多益处,其余姐姐们的友善也更倾向于社交场的人情,而与磁场吸引无关。

如此设计的唯一作用,好像就是为了形成对立,把姐姐的言行强行放大,类似这样的设计贯彻全季。

第三季,让那英、宁静两个名气足够、咖位领先的姐姐作为阵营首领,镜头分布上更为突出主次,缩窄了其余姐姐的展现空间,像王心凌因为《爱你》而爆红之前,镜头里就没出现几次。

图片

同时,让两大首领去选人、组队、加以管控训练,和之前一样给到两队很大的压力,场外的聊天大幅减少,都让位给了所谓的野心对抗,表演后也不得不以同一种方式向观众拉票,争抢人气。

这就导致比起前两季,这一季姐姐们的个性是更被泯灭的,在首领的号召下,全都呈现出一样的乖巧,拥有一样的野心,整体看似更精致,却也更单薄。

就拿王心凌来说,她的爆红,是与赛制设计基本无关的一个“意外”,她本身唱功很稳,舞蹈也有自我风格。

图片

节目让我们发现了她,引起了怀旧浪潮,更注意到了她数年如一日的专业能力和独特气质。

但节目显然无心往这些方向去深究,去以不同方式发掘其余姐姐的魅力,这无疑就是节目在策划上的失力。

最新一季的问题也非常大,加入了国际友人,看似把女性议题扩大背景来讨论,但由于赛制标准更为模糊和主观,从第一次打分开始就很难令人信服,这种设计倾向于无效。

比如争议较大的有,谢娜初舞台排名第四,一公后又获得观众喜爱度第三;唐伯虎(美籍女歌手)一公后,因分数倒数第五名而被淘汰。

图片

我们无需去讨论这其中的“应该”与“不应该”,重点仅仅是,当节目只剩下这样的争议能被记住,反映的就是姐姐们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展示空间。

因为没人知晓评选标准,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也更谈不上什么成长,大家只能在这套虚无的系统里狂奔,然后随机地被淘汰出局。

包括之前赛制的遗留问题,也都在这一季爆发了,由于一直以选秀成团来要求姐姐,舞台表演就是唯一的参考系,好和不好都会被对比,尤其不好会被无限放大。

以歌手闻名的徐怀钰,在初舞台的唱歌发挥,以及一公表演里的舞蹈能力,都饱受质疑。


还有双人小考时,演员陈意涵胜出,歌手许靖韵淘汰。

并不是说,大家不可以评价,而是产生了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场域里,输赢成为了唯一的价值衡量标准,也是唯一应该被关心的。

姐姐本身的状态、面临的职业处境,以及原本拥有的专业优势,这些都是被放到最末的,即使想了解姐姐的多面,也缺乏入口。

唯一的记忆点,好像就只有被放大的负面争议,还有一边倒的舆论罢了。


二。

这样的节目以及趋势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也很难说,我们到底期待从一档综艺里,看到怎样的女性议题,又能期待它拍得多深入。

想来想去,觉得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参考,尽管“浪姐”系列品质并未如意,但这几季的姐姐的场外,以及针对节目的舆论趋势变化,还是留给了我们一些有意思的观察。


这些东西也决定了,这样的节目在当下有其存在的意义,尽管未必与节目相关。

比如姐姐们在节目里不时会提到家庭,提及身为女性时刻面临的困境。

第一季钟丽缇、张雨绮、袁咏琳、李斯丹妮就聚在一起聊过生育的辛苦,袁咏琳说“那你一定很想他们(张雨绮的两个孩子)”张雨绮说超级想,袁咏琳又提到说“不过一想到那个痛的过程我就受不了”,张雨绮尽管说着“还好”,也会承认“怀孕比较辛苦”。

图片

《乘风2023》里,朱珠和A-lin也在训练时动情,朱珠说自己因为要照顾两个女儿,很久没和妈妈聊天,有次半夜两点给妈妈发照片,妈妈马上回了她消息,显然也很想她。

图片

在“浪姐”的台前幕后,这些折射家庭相关困境的点滴是非常多的,而相比另一个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家庭相关的东西几乎不会被在意和表达,这仿佛是女性才察觉得到的苦处。

这样的表达机会应该存在,且应该越来越多。

包括在赛制之外,姐姐们会相互体察,进行哪怕是小方面的认可和鼓励,尤其第一季这种时刻特别多。

有一次训练前张雨绮有些气馁,觉得自己业务能力不够强,现在也不想跳舞,李斯丹妮和王丽坤就顺着她说那好,一会再练,开心最重要,但最后还是把她拉了起来,并没有允许她放弃,说“你一定要有信心”。

图片

这种温情互助似乎也是女性专有的,也正是这些时刻丰富了观众对她们的了解。

在节目之外,还能很明显观察到,尽管节目赛制没有改善,但从大家对姐姐们的关注变化来看,观众对女性的期待投射是一直在流动的。

这未必指向观众自我观念的进步,但某种意义上,观众的看法是在前进的,至少比节目本身要更愿意接受变化。

一二季的时候,大家会欣赏姐姐们鲜明的个性,比如宁静女王式的霸气,“不认识我我白干了”;张雨绮的直率,在拿到了唱歌和舞蹈待定的X卡时,问“x就是我很优秀对吗”;张柏芝的天真,自我介绍时问“那身份证号需要报吗”等等。

图片

到了第三季,大家好像变得柔软了一点,会去欣赏松弛的状态,认可王心凌的自得,承认她的甜美不是单一的标签,而是一种热烈的能量。

“就算老了,80岁拄着拐杖,还可以被叫作甜心奶奶不是也蛮好的吗。”

图片

到了今年,观众更包容了,对女性不同阶段的状态给予了更多的支持。

像张嘉倪对吴倩的爱护和照顾,吴倩间歇流露出的自卑,都被不少人注意到且心疼,联系起他们都经历了离婚,目前处于共情互助的时候。

“丧偶组”这个称谓虽然是戏谑,也可见是在默默支持姐姐的选择,期许姐姐找回自我。

图片

当观众在变化,对于节目而言,不变就是最大的问题。

就当下来说,我们还是支持姐姐们继续乘风破浪的,只是希望下一季,我们可以不要再看选秀了。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